網址連結如下: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4846108
沈莉馨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腸胃不舒服、拉肚子,不少人會選擇吃粥。甚至有民眾深信空腹吃稀飯能顧腸胃、改善消化功能。中醫師褚衍強直言,稀飯本身含水量較多,反而容易刺激胃部分泌胃酸,更傷腸胃。而且食用糊化澱粉,還容易讓血糖快速飆升。建議改吃山藥、秋葵或納豆這類「植物性黏多醣類」食物,能在胃部形成保護膜,顧胃的效果更優秀。
褚衍強在臉書專頁「中醫安心講堂 褚衍強中醫師」發文說明,由於澱粉在常溫下不溶於水,但當水溫至53℃以上時,澱粉的物理性能發生明顯改變,因此發生溶脹、分裂形成均勻糊狀溶液的特性時,就稱為澱粉的糊化作用(Gelatinization)。
當糊化作用發生時,會使得澱粉分解為「葡萄糖」,讓腸胃更好消化吸收,然而,這個更好吸收的狀態,卻容易讓血糖快速飆升,影響血糖穩定。況且,稀飯本身含水量較多,反而容易刺激胃部分泌胃酸,當食物都已經跑到小腸了,胃酸還停留在胃部,反而更傷胃。
褚衍強提醒,如果有消化不良,或疾病後食慾不振的情況,是可以透過稀飯增進食慾,但還是不建議長期透過此方式來養生。
褚衍強進一步解釋,植物性黏多醣是一種特殊的水溶性纖維,遇水後會形成濃稠的膠狀。食用後,黏性纖維會黏附在胃上保護胃壁,除可防止幽門桿菌附著,也有助腸道菌生長。常見含有植物黏多醣的食物有:秋葵、山藥、黑木耳、銀耳、亞麻籽、菇類、海藻類及蓮藕。中藥材中也有類似的藥物「白芨」。
相傳西漢時一位將官隨皇上親征,由於戰事失利,因此身受刀箭重傷並有生命危險,太醫束手無策。皇帝命人四處徵召醫治,一位老農拿著幾株貌似棕櫚之葉,根像菱角肉的草藥獻給皇帝,並說道:「請把這藥草烘乾,磨成粉,一半內服,一半外敷在箭傷處。」果然用藥後,不久便傷勢癒合,也不吐血了。
褚衍強表示,白芨消腫生肌之功便因此流傳,用治瘡瘍,不論已潰未潰均可應用,如今則被拿來治療胃潰瘍或胃出血。
今天: | |
昨天: | |
本週: | |
本月: | |
總計: | |
平均: |